4月10日,漳州市医疗保障局在古城北广场举行2024年“漳州市医保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启动仪式。副市长余向红与医保、法院、检察院、公安、卫健、审计、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领导同志共同推杆启动。

活动现场,由我市医保系统及市医院、市中医院、909医院、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等多家单位组成的文艺团队表演了《医保三句半》、歌曲《心花开》、诗朗诵《守护者》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现场气氛活跃,掌声喝彩不断。同时,现场通过政策咨询解答、宣传展板展示、网络知识竞答等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系统解读医保惠民政策和医保基金监管相关条例规定。当天,漳州市医保局还组织市医院、市中医院、909医院临床医疗专家开展义诊活动,获得众多市民好评。


接下来,全市医保部门还将围绕“基金监管同参与 守好群众‘救命钱’”主题,深入基层、贴近民众,以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医保经办窗口、乡村社区等为宣传主阵地,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全力营造群众参与维护医保基金安全的浓厚氛围。同时,针对公立、民营医院和零售药店等不同定点机构,以及医院负责人、科室主任、医务人员等不同人员,“量体裁衣”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并同步开展定点医疗机构自查自纠,落实医保基金使用管理主体责任,让“不敢骗、不能骗、不想骗”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多举措筑牢医保基金安全底线
——漳州市医保局基金监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维护医保基金安全至关重要。
近年来,漳州市医保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医保基金安全”这一目标,持续巩固基金监管高压态势,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着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基金监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医保基金“不敢骗、不能骗、不想骗”的绿色生态正在落地生根。
严厉打击 守护好百姓的“救命钱”
当前,医疗保障基金使用主体多、链条长、风险点多、监管难度大,欺诈骗取医保基金行为仍然存在,漳州市医保局作为监管部门,责无旁贷。
重拳出击,露头就打,漳州市医保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守护群众的“救命钱”。2023年来,漳州市医保局采取“主协议+个性化协议”管理模式,针对易发生违规违约的医疗服务领域制定7类个性化协议,同时完善《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十项专项稽核与行政执法实战实训,进一步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和行政执法效率。
漳州市医保局一系列举措取得积极成效,确保医疗保障基金平稳运行。2023年,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1525家,单次追回违规违约资金最高达 1256.75 万元;解除(暂停)医药机构医保协议45家,暂停医院科室医保结算16个,暂停70名医务人员医保结算服务,处理参保人55名;做出行政处罚83起,移交公安部门13起,移交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109件,全面形成有效震慑,有力巩固基金监管高压态势。
打造监测“鹰眼” 不留监管盲区
漳州市医保局利用医保数据可追溯、可分析、 可监管的特点,让数据监测分析真正成为基金监管的 “报警器”、政策调整的“晴雨表”和稽核检查的“排头兵”,以信息化大数据赋能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监测分析+分级预警、解剖分析+现场检查、综合分析+完善机制”的多维度数据监测体系,通过智能监管系统对定点医疗机构费用单据实时审核,实现线上智能审核、药店视频监控、现场监督检查“三个全覆盖”,确保医保基金监管无“盲区”。

打好“组合拳” 监管与自律同发力
守好“救命钱”还需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漳州市医保局坚持打好监管“组合拳”,不断织密医保基金“不能骗”的安全网。不断加强与公安、审计等部门的协同合作,主动联系对接,共同研判分析,健全信息共享、协同执法、联防联动、行刑衔接的工作制度,形成齐抓共管、联合惩戒的基金监管格局。优化完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举报奖励实施细则,明确最高举报奖励标准达20万元,2023年共收到举报线索15件,有多人领取举报奖励。
同时,依托《闽南日报》、漳州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体,线上线下开展医保政策和法规宣传活动,并通过张贴宣传海报、举办现场咨询活动等,切实提高公众对严密有力的监管举措和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司法后果的知晓度。此外,进一步强化警示教育,以案释法,与我市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全部签订“医保信用承诺书”,增强定点医药机构行业自律意识和相关工作人员个人守信意识,有效规范医保基金使用。
下一步,漳州市医保局将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更加注重智能化监管,通过医保基金支付智能审核、大数据病种(组)智能监控等,进一步加强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和医保行政执法力度,更加注重部门联动,强化“一案多查、联合惩处”工作机制,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监管格局,持续提升医保基金监管效能。
(通讯员:林芳芳 刘伟聪)